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文小刚与生物学家颜宁共同出任总编辑的在线科普杂志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是我国研究和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了“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50余载,一生浸在稻田里,直到今年年初,这位乐观的老人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袁隆平早已成为国人心中的“神农”,成为中国农业乃至科学界的代名词,但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夸大了袁隆平的成就,让...
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1966年2月,袁隆平先生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报道了他发现的水稻植株的雄性不育现象,并提出了培育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开展水稻杂交优势育种的设想和思路。由此拉开了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的序幕。
2021年5月22日中午,袁隆平先生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我们此前曾征得湖南教育出版社的同意,摘发该社出版的袁隆平口述、辛业芸访问整理的《袁隆平口述自传》中的有关内容。今日(2021年5月23日)重发,以纪念袁隆平先生。
导 读
2021年5月22日,世界著名水稻育种家、“共和国勋章” 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溘然长逝。天陨巨擘,江河哭泣;国失大匠,山川同伤。
邓兴旺从200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曾多次聆听袁隆平先生学术报告并交流学术心得。他与北大植物科学同事李磊二人特撰此文,以追忆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为世人瞩目的光辉历史,缅怀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领域彪炳史册的杰出贡献。
撰文|邓兴旺 李磊
寻找 “野败”
袁隆平先生系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1949年8月考入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影评人
电子工程师
知名作家、学者、教育家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可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有德有言的,恐怕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而且,最近又少了一个:邹承鲁。
多做少说是比较容易得到认同的概念。但是,有时会误导成该说的时候不说。其实,在必要的情况下,说就是做。
在对公众利益有影响的事物上,依德建言,就是行。碰到欺骗公众的人、事,如果知情人、懂行的,没有人出来批评,这时不说话,是不敢行动。这时如果躲在“少说多做”的漂亮招牌下,其实是不敢为。这种不敢为,不是有德的证据。
只追求个人成功,不关心社会公德,不...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
关于财新博客
财新博客使用指南
开通财新博客